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杜为政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衡古今以相融——杜为政艺术访谈

2016-04-18 11:19:0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杜为政
A-A+

  《艺术市场》(以下简称艺):这次您在《艺术市场》展览馆举办的冠名《幽情远思》的个展,十分成功。您的幽情远思,不仅挑起了观众对作品的浓厚兴趣,也得到很多专家的首肯。您当初确定这个主题的宗旨是什么?

  杜为政(以下简称杜):幽情远思是元代文人画大家对五代文人画正祖董源的评语之一。我借用过来,无非表面一下心迹而已。这份思古之幽情是为中国画传统正脉而发的。远思就所指更广了,有对传统的回望,更有对几十年来师造化卧游期间的回刍反思,对师友们的深情关注和感念。

  艺:我注意到很有几位专家对您作品中散发出来的清气和静气很感兴趣,同时,专家们对您作品中的时代特色也很关注。您是怎样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

  杜:清气和静气是文人画追求的固有之义,然而要达到高的境界,十分不易。而作品要有时代特色,更是一个传统创新型画人面临现代转型的大课题。我在这两方面都在下力气,做得怎样,进入了哪一层境界,见仁见智,只能任由观众专家品评了。专家看到我作品中的清气,静气和现代感,我很欣慰。这是对我的褒奖,我更当勉力前行。

  回到笔墨层面,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我想补充两点,“笔墨当去时风”、“笔墨当显个性”。合在一起,似乎完整一些。我不赞成所谓“笔墨千古不易”之说。一部中国绘事史尤其是山水画史,就是一部笔墨变化史。山水画的断代史,既有选题选材画境的流变,最主要的是笔墨的流变,是笔墨不断丰富、发展、变化的结果。笔墨随着时代在发生变化,每个时代的笔墨有主流,也有不好的“时风”、“习气”。要警惕这种时风和习气,沾之染之则将堕入末流。笔墨彰显个性更应当成为画人的追求。你在传统笔墨正脉上追求自己的笔墨个性,用以表现你心中认知的当代生活,当代丘壑,表现你作为当代画人的独特心象,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艺:有的人认为,传统型画家的现代特型,因笔墨的程式化结了壳而举步维艰,只能另辟蹊径,走中西融合创新,水墨实验的创新之路。您是怎么看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杜:我一直认为,传承创新型,融合创新型,水墨实验型三者之间大可不必壁垒分明地相互指摘,更不必想当然地以为可以取而代之。三者并行不悖各自发展才是正途。

  传承创新这条正脉是切不断的。近百年来被各种激进思潮切过无数刀,不还是延续的堂堂正正,勃郁兴盛,我认为倒是三者都应当随时代、去时风、显个性,对伪传统、伪融合、伪现代有所警惕,防微杜渐。

  所谓“伪传统”,就是固话僵化地看待传统,对一些显然已经陈旧的“意趣”“程式”嗜痂成癖,不思进取,失古意而迷旧气。“伪融合”和“伪现代”,即不顾本土传统,仰洋人鼻息,盲目仿洋袭外,弄得国人不解,洋人失笑。平面构成时兴,群起抄而仿之,极简主义时髦,众随效而摹之。拿出来的画儿,师傅徒儿一个模子里倒出的一般。

  艺术创造倡导和尊重的就是个性,唯一性。受众和欣尝者的眼光是明亮的,你画得像古人像洋人,是让人生厌的。伪传统、伪融合、伪现代,都是唬不了人行不通的。

  艺:杜老师,您认为传统创新型道路前景光明,依据是什么?

  杜:传统创新型道路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这条道路是既不能哗众取宠,又没有捷径可走的。它是在前人成熟完备的图式、笔墨面前背负沉重的包袱舞蹈,哪怕你“舞”出了一点点新颖的招式动作,就是一点进步和提升。是攒小改成大改,积细变为钜变。如中国画由唐风转为宋韵,宋韵变为元态,这些风尚意韵形态的变化,就是历朝历代画人付出巨大艰辛换来的。以下三点,是不可撼动的,又是能够随时代变化而发展的。

  一、作为中国画画种代表的山水画,历代画人都把它看成是道的体现,是自身人格品性的修炼,这在全世界具有唯一性。中国画历来强调画人性情与自然山水性格的相互观照和契合,是抒写画人的内心图象,是把画境和诗境、道境、禅境联系在一起的。吾道一以贯之的画人本真之心不变,绘事追求的“悟无念”境界不变,这个根基就不可撼动,前方有再多曲折,仍是光明的。

  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笔墨美乃至细节美,已经成为超越绘形之上可以独立欣赏的美学形态,这个根基也不可撼动的,并有巨大发展空间,前景是光明的。来京之前,我曾在上海博物馆参观吴湖帆收藏展,在《青卞隐居图》、《渔父图》、《元代册页三通》、《秋景八图》面前,足足看了一整天。联想起离汉前拜望周韶华老师。周先生说,“文人画发展到宋元,进入高峰期,笔墨完备,达到极致。再要发展,就要寻找新路。你要拓宽思路,打开视野,进入别人未曾进入的新的领域”。我同先生一起回顾了他探访三江源,走马横断山,寻根敦煌龙门石窟云岗石窟的历程。周先生是当今中国画开拓型巨匠。他学冠中西,境界很高。他的创作,无论是在题材、境界、笔墨上都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有评论家认为他在笔墨上对传统笔墨底线做出了挑战,我认为既是挑战,也是丰富和发展。周先生走的融合创新之路,同林风眠,吴冠中先生一样,依然显现了强烈的中国气韵和气派。周先生很多作品也从西方平面构成、极简主义中汲取过营养,但这种融合,是融入中国意韵之中,是成功的借鉴。这一切将对我今后的创作很有帮助。

  三、中国山水画的现代转型,根本动力仍在画种本体之内产生,西方的现代绘画各种可资借镜融合的因素,是强大的助力,而就现代转型发展变化而言,这种助力也依然只能通本体自身的动力而产生作用。

  如果当今中国山水画人在上述三个方面坚持不懈并与时俱进,我认为会逐渐被世界认识,所谓当代转型也是可行的,前景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是一片光明的。

  这次由杨维明先生主持的我个展作品的学术研讨会,赵力忠,贾延峰,邵亮,于洋,李雷几位专家学者,对我作品做了中肯的评价和极好的批评建议,我非常感谢。这些意见,不仅让我看见了作品优劣之处,更使我今后的创作有了可资借鉴的良方,打开了我的思路,在此,我向举办此次展览的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市场》杂志社,向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再次表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杜为政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