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杜为政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心中的犁头旗

2016-04-18 11:06:45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杜为政
A-A+

  一提起阳新,心里暖融融的,就缘自于心中那杆犁头旗。阳新有我们永生难忘的青春岁月。出于“学习革命样板戏”的需要,老苏区阳新县文化界领导提出要编演反映阳新革命史的戏剧作品,就把我从县文化馆调到采茶剧团。

  那年头在文化馆只能画街头招贴画,刷大标语,能调出搞文学创作,真是喜出望外了。文学创作是我所学的专业,样板戏那样火,我们也想来点火的,编个像模像样的戏剧作品。

  进入剧组,就同另一个编剧陈宏再一同去各处采访搜集素材。最令人难忘的,是找到了一位白色势力反水时期做过县农会妇女会会长的冯婆婆。老人身板清㿑干练,穿着得体干净,谈吐间有股大家闺秀味道。讲起当年农会与劣绅土豪的斗争,记忆清晰,思维敏捷,他真的是出身阳新望族,但对农会革命事业忠贞不二,对反水的邪恶势力痛心疾首,对毛委员和武汉农运讲习所驰援阳新农会的迅疾果断内心的感念之情,穿透了沧桑岁月,使她记忆犹新,神采焕发,瞬间让我们感到她仿佛回到了烽火青春。

  她那浓烈的思想感情,那对自己青春岁月的无限思恋,深深感染了我们。尤其是她谈起农讲所学员奉毛委员之命举起犁头旗,冲进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阳新城,眼角闪动的泪花,目光透出坚毅,使我们重睹了当年那个英姿飒爽的妇女会长的风采。“那杆犁头旗在风雨中飘舞,那是农友们的信念和希望啊……”

  接连采访几次,我和陈宏再的构思成熟了,叫什么“惨案”,什么“风云”都显得单薄,概念,不妥,我们都觉得冯婆婆的谈话最鲜活最有意味,“就叫犁旗颂吧”,我们异口同声地确定了剧名。

  犁头旗,是冯婆婆心中的旗,也成了点燃我们创作灵感的旗,更是成了我们心中神圣的旗。

  八场戏,我们一人一半,前四场我写。那是怎样的写作速度啊。通宵达旦,一气呵成,前后衔接紧密。紧接着是音乐创作。妻子袁向葵在剧团乐队,也参加配乐配器伴奏工作,我还得参与舞美创作。剧组马不停蹄连轴转,累得我高烧不退,咳嗽不止,急性气管炎加急性肝炎发作住进了医院,一同分到阳新工作的医生朋友说,“你不要命了,再不戒烟,就没法治了……”

  躺在病房里,还在惦记剧本、舞美,封面画着犁头旗的油印剧本出来了,看着那红彤彤的犁头旗,那喷着油墨香味的犁头旗,我的眼眶也冯婆婆般湿润了。我戒烟了,又强壮起来,投入了这个戏无休无止的修改。当年曾举着犁头旗奔驰在阳新、鄂东南大地的将军们看戏来了,看完就座谈,一谈就是半夜。我们还得改,改了演员第二天就念新台词,唱新段子。戏在地区公演了,到省城参加会演拿奖了,《犁旗颂》成功了。

  现在回想起那段岁月,还真让人感慨良多。当年采访过的冯婆婆,来看戏的将军和农友们,很可能都已作古了。但是那因犁头旗而扭结在一起的岁月,乡情,在阳新大地上曾经上演过的千百次的革命故事,依然让我们激动,振奋。犁头旗,我心中的旗,你的光影是永不褪色的。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杜为政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