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杜为政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幽情远思”杜为政心象山水画展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纪要

2016-04-18 10:20:38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杨维民(知名批评家、策展人、此次研讨会主持人)

  刚才诸位参加了画展开幕式,观看了杜为政先生展出的作品,现在开一个小型学术研讨会,我和杜先生都来自湖北,他请我作研讨会主持,请大家畅所欲言。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看了杜为政先生“幽情远思”心象山水画展整体印象很好,展览主题恰好对应了杜为政先生山水画中的意趣。杜先生继承了宋元以来到明清近现代文人画传统,是这条山水画正脉的延续,走的是传统创新型路子。他是周韶华先生的学生,走的不是割裂式的路子,是渐变型的路子。杜先生的山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艺术符号,丘壑造型、构图饱满、散锋笔法,都有自己探索的重要印记。我看有这样几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画面有清气。幽远是中国古代画论中常见的字眼,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的阐释。远是对现实的超越,在山水画中其有独特的意趣。杜为政老师的画中也可以看到诗情和远方。“远”标志着杜为政山水画的意境。二是提炼出了自己有地域性色彩的山水笔墨符号。杜先生的散锋皴法与傅抱石先生不同。他的绘画有一种三峡、蜀地的气魄。这种地域性很可贵,许多学院派艺术家往往走向模式化,所以我很乐于见到画家画中带有的地域性符号。他的散锋就是从蜀地山石构成中提炼出来的,兼容南北两派笔墨之所长,他画面中的墨色运用,灰色调的运用,笔墨线条,是在前人笔墨基础上的渐变,这种微妙的变化,很能打动人。三是诗意和画境的有机结合。今天谈创新,不能仅仅看图式创新一下,就表明你创新了。画面以西方现代某种样式作点改变并不是太难的,而在山水画本体向前推进这种微妙变化很难。杜先生作画时心态放松、抒情,山水画的当代转型,就是要这种心态。杜先生在画面题写自作诗词,把诗意渗透到画面之中,追求笔墨色彩的现代感,这是山水画传统创新型画家的现代性追求,同样是山水画现代转型的一条途径。

  赵立忠(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委员)

  我仔细地看了画展。杜先生是中国作协会员,跨界进入美术界。他不同于一般概念的文人画家,不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画得很简略,杜先生画得充实、丰满,更像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他画面题跋的诗,大多为自己原创,这是很多学院派艺术家做不到的,特别是中青画家。杜先生陪我读作品过程中,走了一路,我对他的画作,尤其是蜀地、三峡、江南山水丰盈充实的画面很有感触。很多作品画面用线大胆,有些作品淡墨、灰调子画得很动人,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如《侗寨飞歌》、《溪山新旅游农家》、《神农山家溪水边》等作品,少数民族侗寨人在篝火边起舞、过风雨桥等点景人物、建筑十分生动有趣,很有现代感。这在1995年以后基本很少见,杜先生将其表现得很生动,生活气息浓郁。何海霞说,“山是秃瓢,要长头发,要画好杂树”。何海霞的杂树画得很好。杜先生对画面前中远景的杂树处理也很生动。这都是杜先生的心象。他在学传统,写生和感悟中形成自己的“心象”。我在看画过程给他提出了建议,杜先生作画能够大胆落墨,整幅作品构图、用墨用色,线条都很好。但有些作品,收拾得不够好。一幅好作品,一定要做到大胆落墨,细心收拾,可染生生,海霞生生,画好了,放上几天,是在早上精神饱满的时候收拾画面,作最后处理。这点建议,供杜先生参考。

  贾延峰(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

  由香港巴塞尔博览会想到,为什么中国当代水墨会缺场,为什么中国当代艺术、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东西在世界舞台没有话语权?今天看了杜老师的画,我想我们应该给西方看看中国的当代山水画。

  我在展览会上看得很认真,一圈一圈地看,也一遍一遍想以上的问题。杜先生的画有几个特征。一是他并非职业画家,没有枷锁,他对艺术很真诚,构图饱满,用笔扎实。他的画清新,自然,有文气,没有江湖气,烟火气,充满对自然的迷恋。二是他画面的灰色调很迷人,中短线的应用非常好,画面温润,有玉一样的感觉。显得很滋润,笔墨华滋苍润。你看,《白云依远岫》这张画,中远景的山峰中短线画得很精彩,我很喜欢。杜先生画展主题中心象这个词我也很喜欢。杜为政在心象山水画方面还应当加强个人心象特色,要突破传统的局限性,从传统中脱颖而出,向现代性转化。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要让人一眼就看出是杜为政的,强化你笔墨意境中这种自己独有的特色。杜为政深研传统,又有文学功底,我相信将会在现代转型中画出这种独有的特色。中国有抱负的山水画家,最有可能代表当代水墨走向世界舞台,同西方画家平起平坐。希望杜为政在传统渐变过程中,进一步向现代性转化,希望杜为政先生也能扮演这样的角色,对中国当代水墨艺术作出更大的贡献。

  邵亮(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

  看杜为政的作品,我有一种亲切感。他的画上面都是自题诗,他还写小说,我也写诗写小说,早些年我还读过他的中篇小说《老街》。他是跨界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在中国画历史上,尤其是文人山水画家中间,大多是跨界的,没有职业画家,许多画家是士大夫,文人,画画,自己还做笔墨,经营庄园等等,大多是通才。当代也应当有跨界思维,应当改变有些人在图像时代简单平面地看待生活的习性,小说家、视觉艺术家要呈现活生生的生活状态,要改变当下有些人对生活平面简单的认知。

  杜先生的画,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一种平静,有静气。现在有些年轻画家,一提笔就想着巴塞尔,想法太多,追求作品表面的变化,浮躁,耐不住性子,安静不下来。杜先生的画是平静的,一笔一笔营造自己的笔墨世界。不刻意追求当代性,而正像刚才赵先生所讲的,他的画面点景的屋宇、人物,这样一些细节的经营、排布,很写很放,又能统一在一个丰富的画面里,不经意间释放出现代性现代感,一看就是经营过中长篇小说的画人的手笔。可见各门类的艺术是相通相融的。当然,今天的艺术也不仅仅是安静的创作就可以被世界认知的。传统有多重可能性,有融合式创新,也有传承式创新,这次展览让我看到很生动的一个当代艺术创作者很真诚的状态。

  杜先生的作品把中国传统美学艺术融入意境营造,可以从中看到中国传统绘画里的生活情趣,也可以见到当代人生活的境遇。他的山水画可居可游,可谓深得传统精髓。他的作品虽然植根于传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由于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体现在书画章法、构图里,很大气、开阔,笔墨上也比较蓊郁苍翠,墨色运用上也十分干净,能让观者很快沉静下来。这是十分可贵的。

  李雷(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

  从美学角度上看,杜先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心象”进行表现,无论是章法、构图还是笔墨技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在我看来,表现“心象”就是抓住了中国传统艺术和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即意象和意境。意境的营造需要意象的构成,而意象就是“意中之象,胸中之象”。它不是对自然物象的直接呈现,而是艺术家以我观物,在创作中注入自己的情感,最终完成的一个主观情思和客观物象的综合体。反映在山水画作上,画家所呈现出的山水已不再是自然的山水,而是画家心中的山水、胸中的丘壑。这种追求和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相关,是一种理想化的诉求。中国文人士大夫由于受到了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居庙堂之高,一方面梦想着归隐山林,过田园生活。正是因为有这种人生追求,他们创造出的山水便成为一种可游可居的山水,而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山水。这是杜先生创作“心象”的价值所在。

  在杜先生的画作当中,出现了很多的人物、房屋、小桥、流水,我想这可能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或画家的个人志趣,是意象的一个集中体现,即身在山水之中、与天地相往来、和万物融合的人格追求和精神追求。从这个层面来讲,我觉得杜先生的绘画深得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杜先生的创作技法也很符合中国传统绘画观念中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然而他并没有拘泥于传统,反而体现出很多的创新点。我认为这跟他深厚的文学造诣有很大关系,从章法和构图上可以看出杜先生驾驭中长篇小说的宏观视野,这使得他笔下的山水给人以大气、开阔的视觉感受。与此同时,杜先生的画作能够让人很快沉静下来,感受到一种安静的气息,这是杜先生的独到之处。

  我们生活于当下,在继承传统时需要创新。祝愿杜先生能够在山水画创作上越走越远。

  杨维民(知名批评家、策展人)

  今天,杜先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成就,接下来希望他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向前拓展。杜先生来自湖北,但与湖北山水大多数画家以彩墨为主、走融合创新路线的特点有所不同,杜先生是在守成中创新,我认为像他这样坚守传统的画家为数不多。但北京作为中国文化之都,是足够包容的,今天国内的学院也与之前有所不同,它们不再颠覆传统、改良改革中国画,而是转向研究传统,成为传承传统的重要阵地。与此同时,今天的我们拥有一个多元的艺术生态,我们需要要拿出新的东西来让世界认可。艺术的最大特质是求新、求异、求变,但是求新、求异、求变的时候一定要有出处。杜先生的画作是有出处的,这成为他求新、求异、求变的牢固根基。我相信只要他能够坚持,一定会有更新的成就。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杜为政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